在 5G 芯片的纳米级散热薄膜、锂离子电池的超薄隔膜、柔性电子的透明导电膜等微米级材料研发中,热导率的精准测量是性能优化的关键瓶颈。PLH 微米薄膜导热测试系统作为德国进口的高端测量设备,以5nm 厚度分辨率与 0.01 W/(m・K) 的导热率精度,成为半导体、新能源、柔性电子等领域的热传导分析核心平台。
技术维度 | PLH 系统 | 竞品 A(TA TPS 2500S) | 竞品 B(C-Therm TCi) | 优势解析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最小测试厚度 | 1nm | 50nm | 10nm | 唯一支持单纳米层薄膜的商用设备 |
温度均匀性 | ±0.1℃ | ±0.5℃ | ±0.3℃ | 柔性材料温度敏感测试的关键保障 |
导热率分辨率 | 0.01 W/(m·K) | 0.1 W/(m·K) | 0.05 W/(m·K) | 超薄膜导热率差异的精准捕捉 |
多模式测试 | 稳态 + 瞬态 + 3D 建模 | 稳态为主 | 瞬态为主 | 全场景覆盖的唯一选择 |
误区:认为薄膜厚度偏差 ±10% 仍可接受。
真相:PLH 系统虽具备 5nm 分辨率,但厚度波动超 ±3% 会导致热流分布不均,某企业因未控制 PI 薄膜厚度一致性,导热率数据波动达 15%。
解决方案:
误区:仅在 25℃下测试,忽略温度对薄膜热性能的影响。
案例:某电池隔膜在 60℃时导热率从 0.25W/(m・K) 突增至 0.38W/(m・K),室温数据导致热管理方案失效。
正确操作:
错误示范:用稳态法测试 10nm 超薄金属膜,数据重复性差达 ±8%。
技术解析:
测试模式 | 适用厚度范围 | 核心优势 | 典型错误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稳态法 | 50nm-10μm | 数据稳定,适合量产检测 | 超薄薄膜(<20nm)测试 |
瞬态法 | 1nm-50nm | 快速响应,纳米级精度 | 厚膜(>5μm)长时间测试 |
隐藏陷阱:未扣除基底热阻,导致石墨烯膜导热率虚高 40%。
PLH 解决方案:
真实案例:某实验室因超期未校准(间隔 9 个月),导热率检测值系统性偏差 + 6%,导致 3 个月研发数据无效。
校准规范:
PLH 微米薄膜导热测试系统以纳米级分辨率、宽温域适应性、全场景测试能力,成为材料研发与量产质控的 “热传导显微镜”。从 3nm 芯片的散热优化到固态电池的热失控预防,从柔性屏的轻薄设计到航天材料的极端环境适配,它让每一层薄膜的热性能都清晰可测。选择 PLH 系统,就是选择用精准的热传导数据驱动创新 —— 在微米级的薄膜世界里,0.01 W/(m・K) 的差异,就是产品性能突破的关键钥匙。
地址:
广州市花都区清塘路绿地国际空港中心6地块7栋229-230(营销部);
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安中路3号碧桂园空港广场4栋3楼(财务和物流部);
电话:400-108-7698; 13922153995;020-86372297
邮箱:sales@gzcvl.com